学习吧高考课堂高中地理
文章内容页

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陆地环境知识点总结

  • 作者: admin
  • 来源: 未知
  • 发表于2012-03-12 16:08
  • 被阅读
  •  陆地环境
    1、地球的内部圈层:地壳(地表到莫霍界面)、地幔(莫霍面—古登堡面)、地核(古登堡面以下)
    2、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(软流层之上)
    3、岩石成因分类:岩浆岩(喷出岩和侵入岩)、沉积岩(层理构造、有化石)、变质岩。 
    4、地壳物质循环:岩浆冷却凝固→岩浆岩-外力→沉积岩-变质→变质岩-熔化→岩浆
    5、地质作用:①内力作用(地壳运动、岩浆活动、地震、变质作用)
    ②外力作用(风化、侵蚀、搬运、沉积、固结成岩) 
    6、地质构造的类型:褶皱(背斜、向斜),断层(上升岩块-地垒、下沉岩块-地堑)
    7、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:外力侵蚀(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、向斜成谷) 
    背斜顶部受张力,容易被侵蚀成谷地;向斜槽部受到挤压,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。 
    8、地垒--庐山、泰山;地堑--东非大裂谷、河平原和汾河谷地。 
    9、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:背斜(储油)、向斜(储水)、大型工程选址,应避开断层
    10.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:①流水侵蚀——沟谷、峡谷、瀑布、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、溶洞(喀斯特地貌)  弯曲的河道--凹岸侵蚀,凸岸沉积(港口宜建在凹岸) ②流水沉积——山麓冲积扇、河口三角洲、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  ③风力侵蚀——风蚀沟谷、风蚀洼地、蘑菇石、风蚀柱、风蚀城堡等
       ④风力沉积——沙丘、沙垄、沙漠边缘的黄土堆、黄土高原; 
    11、陆地环境的整体性:陆地环境各要素(大气、水、岩石、生物、土壤、地貌)的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,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。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。
    12、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: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(热量)---――-纬度地带性  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(水分)-----经度地带性     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(水分和热量)----垂直地带性
    13.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:①山地所处的纬度;②山地的海拔;③阳坡、阴坡;④迎风、背风坡。
    14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(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)
      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:一是0℃等温线的海拔(阳坡、阴坡);二是降水量的大小(迎风、背风坡)
    15、非地带性因素:海陆分布、地形起伏、洋流影响等。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。
    16、主要地质灾害:地震、火山、滑坡和泥石流。 
    ①两大地震带是:环太平洋带、地中海——喜马拉雅带。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: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。
   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: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;实施护坡工程,防止滑坡和崩塌;保护植被,改善生态环境;  
    第六单元     季节知识专题
   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: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,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。
   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、移动方向;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;昼夜长短的变化;
   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:3月21日春分,6月22日夏至,9月23日秋分,12月22日冬至
    一、四季的判断
    天文方面:从光照图上判读:太阳直射点的位置;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;昼夜长短的变化;
    从天文现象上判读: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;极昼、极夜、极光的出现的半球。
    气候方面:气团活动;锋面活动;特殊天气的产生;气温中心的变化;气压中心的盛衰;季风(东亚、东南亚、南亚、澳大利亚北部等)方向的变化;干湿季节;等温线的弯曲;气压带的断裂等。
    河海方面:河流汛期;河流补给;河流封冻、解冻的时期及冰期、凌汛的出现;季风洋流等。
    生物方面:草木枯荣,开花结实,动物迁徙、繁殖等
    农业方面:作物生长、黄熟、收摘;植树;渔汛;山地牧场的放牧;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;澳大利亚墨累—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。
    其他方面:雪线升降;登山佳期;极地考察;海岸晒盐
    二、常考的季节现象
    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:
          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(季节性积雪融水)   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;
          江南姑娘采茶正忙(雨前茶最好)         华北平原出现春旱,长城以北种春小麦;
          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长芦盐场忙于晒盐(雨季未到,气温高,蒸发大)
    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:
          尼罗河处丰水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(冰川融化)
          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(沿岸海水向东流)   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
          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(夏季牧场)
          北极考察最佳时期(极昼现象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
          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好望角、开普敦沿海风浪大
    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亚洲低压势力强盛
    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
          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(七月初,远日点)
          我国南方赛龙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、暴雨袭击
          南亚、东南亚、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
          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(南半球热带草原)
    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: 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,地球公转速度居中         华北平原种冬小麦,棉花收摘
    一场秋雨一场寒     我国秋高气爽,北雁南飞     香山红叶,北半球温带森林(东岸35°N、西岸40°N以北)开始落叶
     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:
          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(一月初)       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,大洋低压强盛
          南极考察最佳时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北半球昼短夜长,北极极夜、极光
          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     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
          我国常遭寒潮影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好望角、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
          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(冰期、冰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