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析:第一次,1950年土地改革,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,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,使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被彻底废除,为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;第二次,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,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,并实行集体经营;第三次,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,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,扩大公有化规模,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;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,改变经营管理方式。
易混点: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。第一次:建国初到1956年后,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,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;第二次: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,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、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;第三次:20世纪90年代以来,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,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。
真题扫描:2008年江苏历史卷考了合作社概念,全国文综卷Ⅱ考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;2009年宁夏文综卷主观题考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过程,福建文综卷考了经济体制改革,全国文综卷Ⅱ考了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,北京文综卷主观题考了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等。
高考视角:命制客观题重在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;主观题可提供图表、文字材料等,反映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;或以建立和谐社会为主题,利用相关材料旨在说明吸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;或以全球史观为主题,提供东西方对比的材料,设计相应问题进行分析。
本文标题: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解析
本文链接:/gaokao/gaozhonglishi/2012313.html